2010年4月25日

Twitter 大熱 : 日劇【无法坦诚相对】

2010年4月25日





幾年前是 facebook 掀起社交網熱潮,大家爭相開戶。現在是微博。今季日劇有以微博( twitter )為題的 <无法坦诚相对(素直になれなくて)>,看了 3 集,感覺太純情,不真實,普通偶像劇以 twitter 作噱頭。

日劇
无法坦诚相对(素直になれなくて)_第一话_完整版

无法坦诚相对02

无法坦诚相对03


劇 名:素直になれなくて 【无法坦诚相对】
http://www.fujitv.co.jp/sunao/index.html
電視台:富士電視CX
首 播:2010-04-15

幕 後︰
编 剧 - 北川悦吏子
制作人 - 中野利幸
导 演 - 光野道夫、西坂瑞城

主題歌: 「Hard to say I love you~言い出せなくて~」WEAVER
挿入歌: 「素直になれなくて」菅原紗由理

演 員:
瑛太、
上野樹里、
金在中、
關惠美、
玉山鐵二等


相關報導:
“黃金組合”瑛太上野樹里攜手演繹微博戀
東方早報記者 李懿
由於《Last Friends》當年創下22.8%的高收視率,瑛太和上野樹里兩人被譽為“黃金組合”,兩人即將再次聯手出演2010年最新的春季日劇,這也是兩人自2008年共同出演高收視率的《Last Friends》之後的再度合作。新劇名為《無法坦誠相對》,由日本擅長純愛劇的著名編劇、小說家北川悅吏子執筆。值得一提的是,該劇從近年來風靡全球的微博(Twitter)文化入手,描寫通過Twitter認識的5位青春男女的生活,該劇將從4月起每週四晚10點在富士電視台播出。瑛太和上野樹里此番再次攜手出演春季檔,被寄予厚望。
據悉,《無法坦誠相對》中,瑛太扮演一名崇拜父親的攝影記者,他希望有朝一日能夠像父親一樣當一名戰地攝影師,但同時又對從戰場上負傷歸來後性情大變的父親無法理解,內心充滿矛盾。上野樹里所扮演的角色正在與Twitter上認識的一名老師交往,她因為自己還沒有成為老師的現狀而感到焦躁。此外,公佈的角色還有關惠美扮演的Peach,她是上野樹里的朋友,與上司大談辦公室戀情。另外一個女性角色(暫時未公佈演員)是一名博士,纏上了在出版社工作卻患有ED(勃起功能障礙)的玉山鐵二。
目前,被譽為日本“草食系偶像”的瑛太在日本人氣大漲,而上野樹里憑藉《Last Friends》、《交響情人夢》等日劇也一躍成為日本最具實力的年輕演員,加上該劇編劇北川悅吏子的《愛情白皮書》、《跟我說愛我》、《悠長假期》、《美麗人生》等在日本都創下不俗的收視率,這部春季檔日劇的陣容堪稱豪華。

信報
2010年4月19日
八十後論壇

  1. Twitter你用緊未?

    Twitter話題很熱。擅玩「推特」的「艾神」艾未末來港訪問,事先當然用Twitter召告天下,在香港刮起一陣熱潮。

    與此同時,不知是那裏來的炒作,蒼井空的「推特」幾乎推倒了中國那幅資訊防火牆,千萬內地人「翻牆」來追AV女神。

    Twitter你用緊未?

  2. 林一苹(廣州)
    非典型Twitter使用心得

    2007年Twitter剛火起來,我趕潮流註冊了一個,挺好玩的,可以在上面追蹤各種各樣的人,比如我喜愛的導演大衛.林奇,他更新頻率很高,滿足了我這個影迷對其項目籌備、出遊日程甚至其名人朋友動態的好奇。我的追蹤名單上還有國內知識分子崔衛平,她幾乎每天都在上面發布維權廣播。

    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

    字典裏Twitter的本義是「小鳥的啁啾」,引申義包括「喋喋不休」和「嘰嘰喳喳」。確實啊,八卦是全人類的本質,Twitter就是一片無邊無際的八卦森林,時政新聞、名人動態、休閒娛樂包羅萬有,說的好聽是百家爭鳴,直接一點就是資訊轟炸。一百四十字元的長度限制符合甚至領先於新聞時代的精神本質:不用長篇大論又無須審查,獨立用戶輸入幾個關鍵詞、一條tinyurl就能吸引鼠標,這樣的資訊傳播有點兒像批命先生的廣告:勝在快、狠,準不準則有待考證。

    可是呢,其實Twitter的大部分用戶都是普通人,未必關心伊朗時政、沒機會參加美國總統選舉,頂多就寫寫心情狀態、生活內容然後系統自動把這些嘰喳鳥語公布在所有朋友的頁面上。有段時間我每天登錄看到的都是A的減肥食譜、B的工作怨言和C的理科博士研究關鍵詞,突然我就厭倦了。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Twitter不是唯一一片森林。MSN和Facebook的個人狀態更新、Google新推出的buzz功能、國內文化生活網站「豆瓣」的個人廣播功能,其實都大同小異。Twitter見狀,索性綑綁了Facebook,用戶只需嘰喳一次就能同時更新兩個狀態。這直接導致我冷落Twitter──確切說是Twitter式的私語發布。要知道老闆也在我的Facebook上,我可不想像我的三百個好友那樣喋喋不休。

    此外,我國內的推客朋友都不玩Twitter了,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它已經變成了一個需要翻牆才能使用的工具。在它被封以前,國內就效仿建立了一時相當成功的「飯否」網站,可惜樹大招風,2009年6月初暫停過服務,7月乾脆全面關閉了。不過,我再說一次,八卦是全人類的本質,國家解決了人民的溫飽也要解決他們的娛樂,上不了YouTube可以上Youku,上不了Facebook可以上開心網,上不了Twitter那就上新浪微博吧,比Twitter還好玩呢,你可以直接發布圖片,他們的廣告說,你可以「用秒殺電視的速度發現最熱最火最快最酷最新的資訊」。

    林一苹(廣州)
    大學助教

  3. 陳知行(香港)
    博上網

    我是一個貪新忘舊的人,任何事物要是紅起來潮起來,人人都爭着玩的時候,我便不會用了,Xanga如是,Blogger如是,Plurk如是,現在Twitter亦如是。

    網絡催生表演慾

    網絡的興起,令不少人的自我表演慾變得旺盛起來。從前,在那還是用紙筆的年代,日記是寫給自己看的,書信的對象只有一個,除了向報章雜誌投稿以外,普通人那能隨便向陌生人發表自己的意見呢?

    現在,有blog和微博等種種日新月異的工具,普羅大眾不但搶着在網上發布意見、心情、日記,甚至比記者能更快掌握資訊,更是讓普通人成名、名人更名的好地方。

    Twitter比blog更受歡迎,其實不無原因。寫blog的人必須比較喜歡寫字,即使寫的是是非八卦也好,用的是通俗的口語也好。說真的,究竟有多少香港人喜歡寫長篇大論的文章?而Twitter、微博都把字數限於一百四十之內,最適合那些既不喜歡寫字又熱中於自我表達的人。

    上星期,Facebook上最多人談論的,莫過於日本AV女優蒼井空註冊使用Twitter,令海峽兩岸的同胞們為之瘋狂,消息傳開後,短短三天,這位已退役女優的followers更突破三萬多,受歡迎程度跟荷里活明星無異。

    Twitter早在三年前已經開始流行於歐美國家,我於去年4月註冊使用,與一些朋友互通消息,也曾follow一些名人,如奧巴馬、Jamie Oliver、戈爾和Chanel老佛爺等等,可是至去年年底,這玩意已被我徹底放棄。

    博客經常無病呻吟

    對我來說,Twitter與Facebook上的status update分別不大。每天打開Facebook,總看到大家努力在status上填上自己當天的心情、活動,來爭取朋友們的關注、回應,回應數目愈多便愈高興,尤其某些所謂的文藝青年,常常在自己的博客、Facebook、Twitter傷春悲秋,訴說着心情如何憂鬱,工作如何累人,自己要忍耐要沉默云云,真的要這樣的話,那為什麼還要在網絡這公共領域「宣布」呢?難道為了以示決心嗎?這樣說,我或許太刻薄了,可是實情不是如此嗎?實情便是所有人都是attention seeker。

    當然,我不會以清高的姿態獨善其身,說自己從不參與這seeking for attention的活動。相信,比起其他朋友,我這傾向不算輕微。從前念中學還用Xanga的時候,每逢上網,第一件事不是查電郵信箱,而是查查Xanga回應有多少,我的心情會隨着回應的數目而改變。現在回想起來,真覺得是種病態。後來,隨着使用網誌、Twitter的人愈來愈多,自我推銷變得普遍,我反而更相信有麝自然香的道理,放棄這潮玩意。

    陳知行(香港)
    自由撰稿人

  4. 黃雅君(北京)
    Trick or Tweet?

    我不是Twitter用戶。

    年前開了個Twitter賬戶,至今連密碼也記不起。單是一個Facebook我已應接不暇,每回登入就見幾百個Feeds佔據版面。剛開始的時候因為新鮮好奇,倒曾花點時間看看朋友們的近況。後來那些日誌照片、心理測驗、網上遊戲排山倒海地每分每刻在更新,我就再沒閒暇仔細了解。在無法連接Facebook的日子裏,心裏倒覺平靜。

    其實我的生活?不需要Facebook。

    你所需要的是……

    近年愈發愈熱的眾多網絡平台,Facebook、Twitter、Blog、Miniblog,用法愈趨簡易輕便。隨便寫句心思細語,全世界跑來噓寒問暖。無須坐在電腦桌前,在街上可以評論天氣的好壞、在會議裏可以抱怨談話的冗長。無論你身在哪裏,無論你想的是芝麻小事或人生大事,只要你開口,總有人聆聽與回應。這種無時無刻的關注,讓你的生活不那麼寂寞。對了,寂寞。這兩個字大概解釋了各種平台百花齊放的現象。哪怕你聰明靈敏或愚蠢魯鈍,那怕你溫柔良善或窮兇極惡,你也不過是血肉之軀。

    你需要的,是愛。

    可是在這分秒必爭的世代裏,愛是奢侈的。從書信到電郵,從電郵到博文,從博文到微博,最後我們用一百四十字交流着愛與關懷。它是快速的、即食的,觀者不需等候,也無用太多時間思考消化。人們感激這些網絡平台讓他們重拾褪色的友誼,或讓他們發展新建立的情緣。它們是一座拉近人際關係的橋樑,讓你不費吹灰之力就能從此岸到達彼岸。不過,由於被一百四十字所限制,你只能抵達岸邊,沒能深入探索。輕省的文字,讓這些愛與關懷的表達流於粗淺。交流的量提升了,交流的質卻被磨損。

    難戒的心癮

    這些平台看穿的,是人性的弱點。

    除了針對人對愛的渴求、對維繫情誼的羞澀與疏懶,它們也擊中人的好奇心。偷窺之心人皆有之。從前人們把目光放在政界、娛樂界的公眾人物;即使與他們江河不犯,仍樂意了解他們在鎂光燈背後的私生活,當成茶餘飯後的話題。如今人們不用依賴報章雜誌,只需登錄各種網絡平台,就能窺探或親或疏的人的一切。這些平台儼如一道通往黑暗之門。你明明無意覬覦別人的生活,你知道窺伺的不道德。然而輕按滑鼠又何妨。這些無關痛癢的資料有如毒品,每天淺嘗,久而久之上癮了,難戒。

    接收的人着了魔,發放的人也不見得容易。因為虛榮之心人皆有之。再寂寂無聞的人也可任意公開自己,從客觀資料到主觀情感,全都譜在網上任君瀏覽。你有權選擇偷窺,我也有自由把資訊源源不絕送到你面前。被仰慕是被愛的另一種體驗,知名度是愛的另一種形式。沉浸在深深的自憐自憫自戀當中,是另一種癮,同樣難戒。

    凡事總有兩面。我並非清高的人,以上所述的人性的弱點我盡有,這些平台也曾經衝擊着我。同時,我曾體會過這些平台帶來的好處。只是這些好處,我仍然比較喜歡使用傳統的模式去體現,例如紙筆、例如沒有限額的字數。我有權老套,你有自由新潮。祝你tweet得開心。

    黃雅君(北京)
    香港執業律師、現留學北京

  5. 沈頌怡(美國)
    語言進化論

    語言和溝通一直是人類文明的基石。英國人類學家Robin Dunbar發表過一個有趣的理論。他說,社交活動從來都是靈長類動物的特長和天性。猩猩和猴子沒有完善的語言系統,友誼全靠互相搔癢抓蚤維繫。彼此「服務」愈多,感情愈深。問題是,抓癢是單對單的玩意,既花時間又花精神,給誰抓癢跟誰好全是選擇性投資。Dunbar估計,一隻再進取的猩猩,一生裏只能跟最多五十隻猩猩維持「朋友」關係。

    由猩猩和抓癢說起

    我們比猩猩和猴子優勝,因為我們有一張會說話的嘴。我們說話時,聽眾不只一個。於是,說三道四論人長短等同跟三個人同時抓癢。託語言的福,我們一生可交上一百五十個朋友。集體行動時遇上獅子老虎或狂風暴雨也能合謀對策,自然比形單影隻的更會玩適者生存的遊戲。

    從一百五十到無限大

    十五年前,Dunbar挾着一百五十這數字在學術界成名。十五年後,一百五十卻早已過時。現在,我們只需花三十秒上網更新Twitter或微博,上百個朋友立時得知彼此的新動態。即時同時的隔空抓癢,要是我們的祖先看見的話定必傻了眼。如果說語言曾為人類的進化帶來關鍵性的新契機,難保溝通技術的發達將把我們領往另一個新世代。

    對年輕人沉迷上網總看不過眼的古老石山們或者會說,網絡對談總不及相對聊天,電腦只會令人際關係日益疏離。我也深信虛擬交往永不能取代人與人之間的真實接觸,只是現今社會的物流和人流早為通訊技術奠下了面對面以外的新需求。給「流放海外」六年,我跟香港的朋友情誼依舊,靠的正是g-chat和MSN裏的無聊話,或是Facebook上交換的簡單問候。別小看這簡短的一兩句 ──它們總是最窩心的暖流,提醒我自己從不是孤單一個。

    不要反駁我Twitter和Facebook上盡是浪費時間的空話云云。自古而今,猩猩抓蚤不為解癢,我們論盡八卦事也不見得能豐富知識和見聞。在Twitter上報告「巴士上給人家踩了一腳」或是投訴「我不開心」,心底裏想要的其實只是朋友們一句「你沒事吧」。本質上這跟嬰兒啼哭以圖媽媽的注意無異。嬰孩遲半小時吃奶不會餓死,沒有人性的關心和滋潤,靈魂卻會枯乾。母子間的感情往往就在這些小節中建立起來。

    日前,《波士頓全球報》刊載了一篇特稿,探討Twitter如何改變了城中餐廳和服務行業的營運模式。受訪的店東們說,Twitter造就的交流平台容讓他們即時回應客戶的訴求,以提供更個人化的貼心服務。當科技將一切變成可能,我們根本不必要在人際關係的廣度和深度之間二擇其一。科技和人性的矛盾衝突不過是過度浪漫化的傷春悲秋。我們應該慶幸自己比猩猩確實幸福得多。

    沈頌怡(美國)
    波士頓大學博士研究生

  6. 李志榮(香港)
    Twitter賣弄偽親密

    Twitter 呀!你這個新聞工作者的敵人,我還要向你搖尾乞憐,真是多大的諷刺。

    按捺不住還得在百忙之中一瞥Twitter,罪惡感油然而生。Twitter令消息繞過新聞機構直接接觸網民的眼睛,令採訪即時新聞的記者更疲於奔命……想深一層,其實我自己也是幫兇。

    話說美國職業籃球聯賽(NBA)禁止球員在比賽時間上Twitter等社交網站,官方說原意是避免球員分心,以及泄漏比賽機密。它這個「機密」沒什麼大不了,說穿了,還是要保障數百個長駐NBA賽場記者的飯碗。

    斷記者米路的工具

    對於NBA這個決定我呻吟了數分鐘,既然球員可透過Twitter與球迷直接報道球賽,為什麼我還要苦苦等待數小時,讓NBA官方記者用洋洋灑灑數千字告訴我球員的比賽感受?何況,球員對着記者也不見得真誠,虛偽的文字與慢半拍的時差,讓一切心動的字母都變成垃圾,嗚呼哀哉!

    我並不希望在這裏討論「記者與博客角色漸趨模糊」這等老掉大牙的問題,但因為Twitter,我們可以繞過傳媒走進NBA球隊當中,Twitter將階級和背景差異都拉近了。

    我曾經訪問NBA新人王杜蘭特(Kevin Durant),收到這個訪問通知,着實感到興奮。會方只安排二十分鐘的見面時間,為了把握這緊絀的空間,我看他的新聞報道,重新閱讀他的球賽。二十分鐘的訪問裏,五分鐘噓寒問暖,五分鐘問資料性的問題,再接下來問到他已過身的恩師,他才打開話匣子,我就只有五分鐘的時間和他「真誠對話」。但回到家中,打開Twitter,「跟蹤」杜蘭特,我不需預備任何問題,甚至可知道他跟隊友們改了什麼花名。那一刻,訪問時的激動心跳一下子變得毫無意義。

    我只看而不「推」

    我和杜蘭特身處相隔十二小時格林威治時區的地方,彼此的薪金相隔數百倍……透過Twitter,我可以如斯接近,並即時的了解一個屬於另一個世界的老外明星,實在太玄。更玄的是,觀乎那些「推文」,令我明白杜蘭特也不過是一名二十一歲的「仔」,也喜歡搞爛gag、搞事和講是非。

    Twitter令世界沒有明星?我不能一概而論,但至少過度的親密令我們相信「明星」也不過是打工搵食營營役役。當然,這種「親密」是「偽親密」,因為溝通是單向的,是他們宣傳(或宣泄情緒)的伎倆,杜蘭特總不會有興趣知道你想說什麼吧。所以,我也只是看Twitter,而不幫忙「推」一把。網路上沒有真感情,我依然珍惜那五分鐘和杜蘭特對話的時間。

    李志榮(香港)
    《信報》副刊記者

熱門文章

 
8 の 玩物